2025-04-02 来源:德尔齿科 编辑:admin 点击: 次 大 中 小
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保持牙齿健康的重要性。定期洗牙对于保持一口健康的牙齿至关重要。然而,仍然有许多人对洗牙一无所知,他们害怕洗牙,认为这只是在浪费钱,甚至怀疑医生的诚实。事实上,洗牙是一项非常必要的保健措施,有助于预防龋齿和牙周疾病的发生。
口腔内是一个充满细菌的环境。每当我们刷完牙后的12小时内,细菌就会开始黏附在牙齿表面、牙齿之间以及牙龈沟内,形成一层无法用水冲洗或漱口清除的牙菌斑生物膜。经过10至30天的时间,这些牙菌斑生物膜会逐渐发展到高峰。在你的牙齿上,细菌们开始经历“生老病死,吃喝拉撒”的过程,逐渐矿化,形成色素沉积和牙结石。这时,你的牙龈其实已经悄悄发生了炎症,即所谓可逆性的牙龈炎阶段。你可能会发现刷牙时出血,口腔中也会出现异味。
一个月后,随着牙结石的持续刺激,牙龈炎症将向深层蔓延,导致牙齿支持组织的破坏:牙龈沟加深,牙槽骨吸收。一旦达到这个阶段,就意味着牙周炎已经不可逆转。随后,牙龈可能会出现增生、溢脓,或者退缩、敏感、口臭、塞牙、牙齿松动,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牙齿脱落。
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在中国,有70%至85%的人口患有牙周病。洗牙可以有效去除牙结石、减轻炎症,恢复软组织形态,保持牙槽骨高度。在洗牙过程中,医生可以及时发现口腔问题,这被视为口腔治疗的第一步。
01
洗牙是什么?
洗牙,又称洁牙或牙齿洁治,是一种口腔保健方法,通过清除口腔中的牙菌斑和牙结石来维护口腔健康。洁牙通常采用超声波或喷砂两种方式。超声波洁牙利用超声震动将牙石震碎,再用水雾冲洗和刮治器去除牙石,效果较好。而喷砂洁牙则是利用高压气流喷射晶体盐到牙齿表面,清除污物,使牙齿更洁白。尤其对于牙齿表面的染色,喷砂洁牙效果更佳。
虽然我们每天刷牙,但普通牙刷难以彻底清洁牙齿,尤其无法达到40%的盲区。这些隐蔽的地方容易滋生细菌和异物,长期积累可能引发口腔问题。定期洗牙有助于清除牙结石和牙菌斑,减少炎症,恢复软组织形态,保持牙龈健康。
02
关于洗牙的常见疑问
1.洗牙可能导致牙缝扩大,进而导致牙齿松动。
洗牙并不会导致牙缝变大和牙齿松动,实际上是由于牙结石的存在。牙结石通常会在牙龈和牙缝处形成,堵塞并刺激牙龈,导致牙龈萎缩,从而使牙缝逐渐变大。洗牙可以清除发炎的牙肉,恢复牙肉健康,去除牙结石,使牙缝暴露出来。牙齿松动也可能是由于洗牙后牙龈肿胀和附着物质被清除的影响,若松动严重,可能已发生牙龈萎缩或牙周病,需要相应的牙周治疗。
2.为什么洗牙会出血
洗牙出血的原因是长期积累的牙结石刺激牙龈和牙周,导致牙周炎出血。洗牙能清除牙结石,缓解炎症。
3.洗牙之后牙齿会变敏感
洗牙后,牙齿会变得更敏感。许多人在洁牙后的一两天内会感到牙齿酸痛,对冷热酸甜都非常敏感。这主要是因为牙颈和牙根部本来就比较敏感,在洁牙后失去了牙结石的保护,突然暴露于外界。遇到这种情况不必惊慌,轻微情况只需几天内避免冷热刺激,就能逐渐适应。个别情况特别严重的患者,可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后续的补充治疗。
03
洗牙后注意事项
避免用力吮吸或舔拭,不要触摸牙龈,一周内避免使用牙线和牙签,以免引起不止的出血。若出现异常情况,如突然出现持续出血,请及时就医治疗。
食用辛辣或过于酸冷的食物需在洗牙后三天内避免。部分人可能在洗牙后一两个月内对冷、热、酸、甜等刺激产生过敏反应,属于正常现象,若症状加重或无法缓解,请尽快就医。
牙齿可能在洗牙后对冷热敏感,出现酸痛感,这种症状通常会在一周左右消失。若酸痛持续,可考虑使用抗敏感牙膏或寻求医生建议。
洗牙后虽然牙齿干净,但仍需勤于清洁,定期刷牙以防牙结石再生。建议根据口腔医生建议定期洗牙,牙周病患者每3~6个月洗一次,普通患者可每半年或每年洗一次。希望大家多重视牙齿健康,定期检查和洗牙,保持口腔健康。